自愈的概率
第二章 免疫細胞:天生殺手
對於科學研究來說,更重要的不是獲取新知識,而是發現思考問題的新思路。
——威廉·亨利·布拉格爵士,英國物理學家
現代醫學好比高聳的懸崖下蜿蜒等候的救護車隊伍。等人們從懸崖上一步邁出,跌入谷底,救護車就會把這些摔得破破爛爛的身體運到醫院,讓醫生和護士用最新的技術和藥物把它們修復——這套流程已經相當成熟高效了。但其實,想要幫助這些人,真正有效的方法只有一個——在高處設置好“護欄”,也就是推廣那些從免疫系統出發的生活理念,讓人們擁有健康的生活狀態和生命活力,這樣在一開始就不會跌落懸崖。
我在這本書中記錄的案例將揭示這些絕症倖存者(可以稱他們為健康領域的“頂級大神”了)應對疾病的思路與方法,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這些經驗中獲益。我從他們的故事中總結出的跨診斷要素能夠起到護欄的作用,不讓人們掉落懸崖。不僅如此,在熟練運用的前提下,這些要素也可以作為階梯,讓那些已經在懸崖腳下的人們再向上爬一段路,甚至像這些案例中的幸運兒一樣,重新回到懸崖頂上。
這話聽上去簡單,但想要一直停留在懸崖頂上並不容易,更不用說那些已經因為護欄缺失而跌落谷底的人了,重新回到山上將是一個更大的挑戰。當然,健康是有訣竅的,我們先來聊一聊新興的免疫療法吧。
人體自身就有抵禦疾病的能力。在飛速發展的免疫療法領域,醫生和研究人員正在努力突破人類對這一能力的理解極限。本質上,免疫療法是指通過操縱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來對抗疾病(通常是癌症)。紀念斯隆·凱特琳腫瘤中心的腫瘤學家和免疫療法創新者吉德·沃爾喬克曾說,自發緩解“要麼是神的干預,要麼是免疫系統的功勞”。
什麼是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對生存至關重要,我們卻只有在它崩潰的時候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免疫系統好像很難被描述,我們常常將它形容為人體的隱形護盾——一個最好能一直工作下去的護盾。但其實,免疫系統是真實有形的,它像神經系統一樣,也是人體中極其複雜的系統之一。免疫系統通過器官、組織和細胞形成了一個遍佈全身、錯綜複雜的多功能保護網:始於皮膚、唾液和鼻腔內的黏膜,讓病原體在進入體內之前就被攔截、捕獲並中和;也深抵骨髓——白細胞誕生的地方,白細胞是免疫系統中聰明、專業、敏捷、冷酷的士兵,從入侵的病原體到迅速生長的癌細胞都是它們追捕並消滅的對象。
免疫系統一刻不停地運轉著。每一秒,不管我們是醒著還是睡著,它都在奮力工作,保護我們免受來自身體內外的傷害。它就像一個頂級防盜警報系統,一直在嗡嗡作響,進行內部診斷、探查問題、糾正錯誤、抵禦病毒。比如現在,你坐下來讀這本書的時候,免疫系統就在勤勤懇懇地工作,對每一次呼入的氣體進行篩查,尋找可能的入侵者。夜裡,在你熟睡的時候,免疫系統會加快某些特殊蛋白的合成,這些蛋白有助於識別並清除有害的病原體和體內的流氓細胞。如果可以獲取所需的生理和情緒營養,免疫系統就能得到適當強化,創造性地找到保護你的最佳策略,發展出針對不同情況的獨特解決方案;而當營養得不到滿足時,細胞活動和消息傳遞就變得遲緩,整個免疫系統則更容易出現溝通障礙和運行錯誤,無法達到最佳狀態。
為了維持穩定的警戒水平,白細胞會源源不斷地從骨髓中生成,然後被運往胸腺——胸骨後一個梅子大小的器官。在胸腺裡,白細胞們生長、成熟,直至完全長成,便散開進入血液,準備迎接戰鬥。白細胞在血液中的移動速度比紅細胞還要快——這可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本事,因為紅細胞循環身體一週大概只需要一分鐘的時間。各種類型不同、各司其職的白細胞能夠長出百來條細小的腿,抓著血管壁,像千足蟲一樣衝向傷口、感染、免疫系統屏障的其他裂隙,或者身體內部的緊急事件(例如一個壞細胞突變成危險分子)。
許多我們習慣於用吃藥來消除的“壞”症狀,實際上是免疫系統抵抗病原體的重要步驟。割傷或擦傷周圍出現的紅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發紅是靜脈和毛細血管擴張導致的,就像馬路上的車輛給救護車讓行一樣,血管擴張能讓對抗感染的免疫細胞儘快抵達目的地。一旦抵達,細胞們就會組成各有分工的隊伍:有些負責清理,有些負責修復,還有些促進新組織的生成。這些細胞工作時就會引起腫脹。只要能成功地阻止感染,這種紅腫(也就是速成的“發炎”)就是正常、健康的反應,也是痊癒的必要步驟。
再舉一個典型例子——發熱,這是經常被我們誤解的免疫反應。
發熱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想辦法儘快退熱。直到不久之前,臨床上的標準做法還是使用非處方退熱藥來控制發熱症狀。但最近的實驗表明,只要不是危險的高熱,發熱實際上可能對我們的免疫系統大有裨益。
2011年,美國紐約州水牛城羅斯威爾帕克癌症研究所免疫學系的幾位科研人員觀察到,在自然界中,發熱的動物並不會通過降溫來退熱。反之,這些動物會轉移到更溫暖的地方來保持發熱狀態。動物們為什麼這麼做呢?
研究人員在小鼠身上做了一個對照實驗。他們讓一組(實驗組)小鼠發熱,另一組(對照組)小鼠不發熱。結果表明,實驗組小鼠體內對抗病原體的T細胞(白細胞的一種)多於對照組小鼠體內的T細胞。同時,發熱帶來的高溫讓免疫細胞行動更迅速,攻擊更精準。換句話說,T細胞本來就已經很厲害了,但是如果有什麼東西逃過了它們的排查,引起的發熱則會進一步解鎖T細胞的超能力,讓它們全速運轉,火力全開。
發熱是免疫系統的巧妙創造之一,它讓人感到不適,卻能使身體生產出更多對抗病菌的細胞,從而幫助我們更快地擺脫流感等疾病。這一結論印證了科利100多年前的發現——高熱和惡性腫瘤的消失具有某種關聯。雖然科利並沒有完全弄明白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但他正巧蒙對了答案:對抗感染時,免疫系統會藉助發熱得到強化;這也增強了它有效對抗癌症的能力。這是一個出人意料的副作用。因此,我們用藥物抑制發熱反應,可能是在破壞免疫系統想要讓身體康復的努力。
儘管人類的免疫系統已經十分出色了,但它並不完美,有時也會出錯。當生理或情緒營養得不到滿足時,免疫系統可能會工作異常,攻擊錯誤的目標,或者對可能的威脅反應過度。舉例來說,過敏就是免疫系統對並沒有真正造成威脅的物質產生的過度反應。有些人只要吸入少量花粉就會頭腦昏沉、鼻涕橫流,也有些人只要吃一點點花生就會出現過敏性休克。前者只是生活上的不便,後者則危及生命,但它們的內在機制是一樣的,都是免疫系統的小故障,是程序中的小錯誤,一個一旦寫入了人體代碼就很難被修復的錯誤。僅僅在美國,就有5000萬人忍受著各種形式的過敏,而大多數情況下,醫生能做的只是對症治療。最近一些研究表明,過敏可能與加工食品和化學制品有關,但其實我們仍然不瞭解這種免疫系統故障為什麼如此常見,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挽救這一局面。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免疫系統的錯誤就更加嚴重了。患有這類疾病時,免疫系統會調轉矛頭,攻擊人體自身——它曾誓死守護的東西。具體來說,它會把自體細胞、組織或器官標記成外來入侵者並發動攻擊。1型糖尿病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免疫系統破壞了胰腺細胞,致使人體無法產生代謝糖類物質所需的胰島素,因而影響人體的正常生存。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編碼在脫氧核糖核酸(DNA)中,更傾向於在年輕患者身上發病;也有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具有很強的遺傳性,更常在年齡偏大的患者身上出現,然而一旦出現往往會被視為不可治癒。對於後者,我們現在的關注重點是如何控制疾病惡化的速度,讓患者與疾病共存,而非如何治療疾病。在本書中,我將介紹一些從不可治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康復的案例。這些疾病涵蓋了2型糖尿病、紅斑狼瘡以及強直性脊柱炎(一種破壞性強、發展迅速的關節炎,能夠“凍結”脊柱和骨盆)。在所有這些案例中,倖存者們無一不是偶然發現了重置免疫系統的方法,清除了免疫系統中攻擊自體細胞與組織的有害程序,從而恢復了完全正常、健康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