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的概率
當免疫系統成為最大的敵人
就像之前關於糖的案例一樣,某種東西觸發了朱尼珀身體的損傷修復機制。不同的是,在朱尼珀的案例中,我們不知道身體為什麼會傷害自己。令人沮喪的是,在已知的大概100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大部分疾病的誘因尚未明朗。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存在於基因編碼中,被攜帶一生,或者由環境毒素、蚊蟲叮咬、懷孕、食物過敏等因素誘發,還可能被其他什麼共患疾病引發。但是,醫生幾乎找不到疾病的具體原因。
不管出於什麼理由,朱尼珀的免疫系統堅信體內有敵人存在,並向骶骨部位派出了大量修復細胞。在那裡,蜂擁而至的細胞開始努力修理不需要被修復的東西。這一過程中,新骨骼的基質逐漸成形,到處都是無所事事的“防禦和修復”細胞,整個部位就發炎了。
確診時,朱尼珀已經歷了數年的惡性炎症循環。她的身體一直在拼命修復沒有被損壞的東西,這讓骨盆受到了不可逆轉的傷害。由於免疫細胞在無意間生產著新的骨骼,兩側骨盆已經被像疤痕組織一樣的厚條紋包裹住了。一旦骨盆完全骨化,混亂的免疫反應就會向上遷移到骶髂關節,進入脊柱。大部分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曲度最終會被凍結。而且由於肋骨也會變得僵硬,病人常常呼吸困難。有的藥可以給朱尼珀骨盆區域的炎症降降火,但不能完全消除炎症,甚至沒有辦法真正明顯降低病情的發展速度。強直性脊柱炎沒有治癒的方法,所有的治療手段都只是爭取一點時間而已。
最令人沮喪的是,在面對強直性脊柱炎這樣的疾病時,醫生可以告訴朱尼珀免疫細胞在做什麼——用傷害的方式試圖幫助她——卻不能告訴朱尼珀這些細胞為什麼這樣做。是什麼促使免疫系統的軍隊擺好陣型開始攻擊它們曾起誓要保護的東西?高度智能的人體系統是如何偏離軌道的呢?
自身免疫性疾病與炎症密不可分。根據美國自身免疫相關疾病協會的統計,我們現在已經發現了100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們被統一歸類為“炎症性”疾病(導致人軀體或大腦反覆發炎的一類疾病)。慢性炎症通常會為自身免疫性疾病鋪平道路,疾病又會加重炎症:它為炎症送去燃料,讓炎症的闇火蔓延全身,讓健康的種子無法生根發芽。
這並不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獨有特徵。你能想到的幾乎所有疾病都是如此,朱尼珀的境遇每天都會在醫生辦公室上演。在最致命的疾病到來前,身體裡通常會爆發大範圍的炎症。許多研究表明,血液中的炎症標誌物會在疾病發作前增加。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簡稱CRP)是一種敏感的炎症生物學標誌物,當身體產生炎症時,肝臟就會合成CRP。研究發現,在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1型和2型)、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多種癌症爆發前CRP都會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在所有這些觀測中,CRP的升高都早於其他疾病標誌物(比如血糖水平或血壓)的升高。還有研究表明,在疾病前期CRP水平尚未上升時,已經能觀測到其他炎症標誌物水平的上升了。
不幸的是,即使檢查表明CRP水平偏高,也只能說明炎症的存在,而並不能找出是什麼導致了炎症。但CRP仍然是一個有著無窮潛力的有效工具,它是一個預警者,不停叫嚷著:“這裡的條件適合疾病的發生。”
艾琳的故事已經告訴我們,慢性壓力與炎症之間的聯繫不可忽視。家庭醫生接收的病例中80%都與壓力有關,但絕大多數醫生受到的訓練都讓他們專注於疾病症狀和藥物治療。多項研究顯示,半數的門診病例都沒有明顯的生理異常。慢性壓力會顯著增加冠心病以及其他多種疾病的風險,並且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一次情緒失控就可能導致冠心病發作。目前,醫學界仍不完全瞭解從壓力到炎症再到疾病的生物學機制,但已經知道這一過程並不罕見,這條高速路上交通繁忙。與此同時,從絕症中康復的人們似乎找到了一條離開高速路的匝道,然後他們選擇掉頭,駛向了相反的方向。
不加控制的慢性壓力會逐漸削弱免疫系統,就像持續不斷的波浪打磨掉岩石的稜角一樣。焦慮讓應激激素經年累月地滲入血管,這種身體內部的因素也能像食物過敏或環境毒素一樣誘發免疫反應,甚至有可能誘發相當嚴重的免疫反應。許多研究顯示,絕大多數(比率高達80%)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在第一次症狀發作前都經歷了與朱尼珀類似的“不常見情感壓力”。
就像炎症一樣,應激激素本身並不是壞東西,而是健康和生存的必需品。面對壓力時,身體會產生大量激素、神經遞質以及神經肽,這些物質會通過複雜的化學反應協同行動。其中,激素的主要成分是皮質醇,它是戰鬥或逃跑反應的重要一環,能夠調節許多人體功能,包括血流和消化等,幫助人類戰勝危險或逃離威脅。就像急性炎症一樣,大量皮質醇被釋放進血液應該是短暫、偶發的事件——我們的身體並不是為持續的戰鬥或逃跑狀態而設計的。因此,當長期處於戰鬥或逃跑狀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真實寫照)時,我們的身體就被置於它難以應對的化學環境中。
健康水平的皮質醇對人體有益,它能調節血糖,甚至減輕身體的炎症反應。但是當皮質醇不再被按需釋放,而是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流淌在靜脈中時,問題就出現了。身體組織會適應這種持續高水平皮質醇的新模式,導致皮質醇對身體的調節能力下降,也就是說,免疫系統的細胞對皮質醇不再敏感。這就好像按下了一個靜音按鈕,身體從此再也聽不見皮質醇的指令。繼而,免疫系統陷入了迷茫與混亂,也會反應過度,開始攻擊人體自身的健康組織。
還有一項驚人的研究發現,慢性壓力會改變免疫細胞的功能和行為。在這項研究中,實驗人員先後評估了小鼠和人身上的慢性壓力對免疫系統的影響,發現二者的結果是一致的:經過長時間的壓力暴露後,壓力實驗組的個體中,血液循環裡免疫細胞的數量達到了無壓力對照組的4倍。而在這個龐大的免疫細胞群中,很大一部分細胞都處在“促炎”狀態——這意味著長期壓力已經改變了免疫細胞的基因表達,這些細胞更容易引發炎症。基本上,這些細胞已被重新編程為炎症誘發細胞,它們將帶著這項任務繼續在體內狂奔。
免疫系統是我們對抗疾病的最強大工具。但與所有工具一樣,它必須被正確運用才能發揮修復作用,而不是造成更大傷害。無論面對哪種疾病,消除炎症才是讓免疫系統正常工作、找到更多治癒途徑的關鍵。但想要撲滅炎症之火可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似乎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這場大火的燃料——吃的食物、接觸的毒素和汙染物、想法、感受……而每個人扔進火裡的東西又各不相同。那麼,我們要如何停止給這場大火助燃,又該從哪裡找到可以永久撲滅大火的冷水呢?
首先,我們需要與身體溝通。那些從絕症中康復的人都進行過許多嘗試,才最終找到了能讓自己逐漸恢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上一章關於飲食的內容中,我們看到有些人確實能夠立刻找到新的飲食方案並堅持下去,但大多數人需要一段時間的反覆試驗才能找到讓自己更健康、更愉悅、更有活力的飲食方式。世界上沒有唯一的抗炎症處方,但是,有一些通用的方法能夠幫助大部分人消除炎症反應、恢復免疫功能。
一個好辦法是從更基礎的改變開始:向營養密度更高的飲食傾斜(一般來說這類食物更抗炎症),逐漸放棄加工食品和糖,並開始尋找自己的壓力誘發因素。要注意,引發壓力的因素可能和你想象中的不太一樣。你可以回憶一下,什麼時候會感到焦慮或有壓力?經常因為什麼感到負擔過重、疲憊不堪或手足無措?一旦找到那個爆發點,你就能有針對性地採取行動:可以改變一種習慣,讓同事在某個特定領域提供更多支持,或者乾脆放棄一些現在難以承擔的責任。
但有些時候,為了消除不必要的壓力、優先保障健康,我們必須做出極大改變。朱尼珀最終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理念與生活方式,這些改變幫助她重啟了免疫系統,開啟了抗炎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