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人體變速齒輪

神經系統是連接身體與大腦的電路。軀體神經系統負責向中樞神經系統傳遞感覺信息,並從中樞神經系統獲取運動指示。信息從手指尖或腳趾傳遞到大腦指令中心需要多達約860億個神經元的共同作用,傳遞速度卻像閃電一般飛快。當皮膚接觸到什麼東西的時候,大腦瞬間就會意識到觸摸的是什麼,從而決定是將手從高溫物體上移開還是繼續撫摸那隻軟乎乎的貓。部分軀體神經能夠被意識控制:當你決定站起來的時候,一系列複雜的電化學反應會像被推倒的超高速多米諾骨牌一樣從大腦抵達脊椎,從中樞神經系統擴散進周圍神經系統的43對神經,然後,伴隨著大約80億個神經末梢的信號發射,你就從椅子上站起來了。

但談及自發緩解時,我們的重點要放在自主神經系統上,也就是從大腦抵達所有主要臟器的數十億神經元和神經纖維。這部分神經系統會自己默默運行,不受意識控制。與站起來的過程不同,內臟、血管、腺體和其他受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身體部分是由潛意識操縱的。

你可以把自主神經系統想象成自動擋汽車的發動機,能按需轉換到不同“擋位”。駕駛過手動擋汽車的人都知道,不同的行駛速度對應著不同的擋位:在城市擁堵路段行駛時有一個適用的擋位,在高速路上有另一個,這之間還有許多變化。如果你在高速路上掛抵擋,或者在車庫入口掛高擋,那麻煩就大了,可能會讓引擎轟鳴冒煙、汽車失速、離合器燒燬……

如今,市面上手動擋汽車比較少見了,大部分汽車都有自動變速箱,引擎中的計算機會幫助完成換擋操作,讓駕駛變得更加容易。但我偶爾也會懷念一下老式的手動變速,它讓我知道發動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讓我對汽車的原理稍微多一點點了解。這樣,我會感覺自己與汽車的距離更近了,這是件還挺讓人開心的事。現在,駕駛著自動擋汽車,我不再思考發動機的工作方式。齒輪的自動調節好像一般也不會出錯,但是當真出了什麼問題的時候,我就該不知所措了,不知道怎麼修理這東西。

我認為許多人的身體也面臨著類似的狀況:身體本該自己升擋或降擋,但控制身體的計算機好像出了點問題,壞掉了。然而,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自主神經系統有兩種基本模式:交感神經興奮狀態和副交感神經興奮狀態。交感神經負責戰鬥或逃跑反應,是人處於危險或壓力下所用的“擋位”。副交感神經有時也被稱為休息和消化系統,是人在沒有威脅、不需要保持緊張和警覺時用來休息的“擋位”。

遇到威脅時,交感神經會像被髮動的汽車一樣,立刻轟鳴起來。這種迅速響應是絕對必需的,它是人類的天然警戒系統。人的大腦中存在一對杏仁狀的結構——杏仁核,它們是大腦的情緒控制中心,可以通過多米諾骨牌式的反應把應激激素和神經化學物質傾倒進血液之中。之後,血管會迅速收縮,血液被留在肢體末端,讓你可以揮舞手腳、出拳、逃跑或做出其他恰當的反應。消化會放緩,心跳會加速,呼吸變得又淺又快,耳邊的聲音變小了,視野也變得狹窄——這是身體想要消除外界干擾、專注於威脅時做出的努力。

戰鬥或逃跑反應(人受到威脅時還可能待在原地,所以也可以稱之為戰鬥-逃跑-急凍反應)會關閉大腦中那些負責更精細思考與決策的部分。身體不想讓你在千鈞一髮的緊急狀態中還琢磨著該如何決策。與一隻老虎迎面相遇時,你用不著全盤斟酌、考慮老虎的感受,也沒時間權衡利弊,決定戰鬥、逃跑還是愣在原地。你應該在大腦消化完“老虎”這個詞之前就拔腿往相反的方向奔去。

很久以前,人類祖先能夠在威脅消失後關閉戰鬥或逃跑反應:副交感神經啟動並逐漸接管身體,交感神經慢慢平靜下去。這時,大腦會釋放乙酰膽鹼。這種有機化學物質像是血液的麻醉劑,能讓體內遍佈的血管立即鬆弛擴張,血液重回軀幹。同時,心跳會變慢,消化系統重新運轉,開始高效生產免疫系統必需的能量和營養。血液、氧氣和免疫資源被重新分配給人體最核心的功能:恢復。

根據大自然對人體的設計,大多數情況下人都應該處於副交感神經興奮狀態。但對於大部分現代人而言,情況恰恰相反——我們陷入了交感神經亢奮的狀態,難以擺脫。

那麼,如果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對人類的健康與生存如此重要,那為什麼保持二者的平衡會這麼困難呢?這種平衡不應該是靠本能實現的嗎?既然在設計中,我們的身體能從戰鬥或逃跑模式退出,那為什麼我們還會被困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