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修復自我認同

悔恨來源於被錯過的生活,與被忽略的自我。

——歐內斯特·貝克爾,美國人類學家

2015年的一天,我把麥克風別在翻領上,西裝下穿著薄汗衫,正準備走上TEDx新貝德福德的舞臺告訴在座的科學家、學者和其他領域的佼佼者們,自發緩解是一個值得被開啟的黑匣子。

當有機會進行宣講時,我遲疑了。人們準備好接受這件事了嗎?這些案例會不會像之前的無數次一樣被忽略?重點是,此刻我到底有哪些可以與世界分享的知識?

坐下來梳理思路時我才發覺自己已經瞭解了很多。我知道自發緩解很重要,我們卻沒有用正確的方式思考或剖析它;我知道許多因素綜合起來讓它成為可能——從營養物質到情緒營養,再到人們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感受世界、如何與他人聯結,也許最重要的是人們的信念。我還知道,從絕症下倖存的人們在這些方面做出了重大甚至顛覆性的改變。

在將12年的研究成果濃縮進18分鐘的過程中,我逐漸看清了整個圖景:我從哪裡出發、現在身在何處、下一步將去往何方。我為這場演講準備了很長時間,在車裡、電梯裡、辦公室裡不停練習,將整個講稿背了下來,並不斷提醒自己語速要慢一些。主持人宣佈了我的名字,然後是簡短的介紹。掌聲響起。我走上舞臺,走到了炫目的聚光燈下。

“當我們談起某人從絕症中倖存了,這意味著什麼?”我開始了演講,“他們被告知自己要死了。但是預計的死亡時間來到眼前,又被甩在了身後……然後,人們突然發現,疾病消失了。醫學把這種現象稱為個例,不是嗎?”

我大致介紹了一些與自發緩解相關的重要概念——崎嶇的醫學探索之路,銀色子彈的侷限性,亟待關注的案例。接著,我說出了希望傳遞給觀眾們的核心信息:

“遇到醫學問題時,你會去看醫生;遇到心理問題時,你會去看心理治療師。這是西方文化的精華所在,它能夠識別差異,化整為零,逐個分析。然而在東方文化框架中,身體與精神之間並沒有截然的區分,東方醫學用平衡身體能量體系的方式,同時治療生理疾病與心理疾病。在嘗試理解那些自發緩解的案例傳遞著什麼信息時,我想起了一個觀點:身體是更深層的精神試圖習得的事物的象徵。我開始懷疑,這些案例中的病人們是否突破了通向更深層精神的感知屏障,最終被引領向了治癒與健康。”

沒錯,這就是下一個重要問題!TEDx舞臺上的工作總結讓我清晰地看到下一段征程。一直以來,在一個又一個案例中尋找規律與線索時,總有一個明顯的根本性矛盾困擾著我:人們做出的這些巨大而徹底的改變——飲食、運動、思維、工作、生活與愛——無疑是治癒的關鍵,這已經代表了生命中所有可能被改變或修復的因素。但不知為什麼,這些因素加起來仍無法得到答案,還缺了什麼東西。一個人可能做完所有這些事情後仍然無法康復,也可能忽略其中某些,甚至大多數改變,卻仍然康復。

我迫切地想要知道如何才能把我收集到的經驗傳遞給更多人,幫助他們繪製一張路線圖,用最短路徑貫穿營養、生活方式、壓力與愛,指引人們走向康復。但是我很快就發現,自發緩解不是這樣運作的。我當然能從不同的案例中總結出重要的共性因子和重複規律,但矛盾同樣繁多。我努力進行的一系列推理——從飲食,到炎症反應,再到戰鬥或逃跑反應——並不能完美地相互兼容。我試圖像解數學方程一樣找出未知數的值,但這不是一個線性問題。正確飲食加上墜入愛河並不一定意味著健康狀況的提升,在醫學的世界裡,一加一不一定永遠等於二。

雖然我十分想要創作出一本幫助他人治癒自己的指導手冊,但顯然,自發緩解並不是一系列等待打鉤的複選框:吃素,運動,冥想,愛自己的家人與朋友……完成、完成、完成、完成,有多少人完成了所有要求,做對了每一件事,卻仍然患上了疾病?嚴格、完美地遵守規則並不一定指向好的結果,有時僵化的模仿可能適得其反。

在研究之初,我關注的是最明顯的因素:人們把什麼放進餐盤,如何生活,如何管理壓力。但我逐漸意識到,變化是由一些根源性的因素帶來的。這很難描述,因為我們沒有描述它的標準語言,也因為許多人仍沒有在意識層面發覺它的存在。我想起了克萊爾說的認識自己,想起了帕特里夏說她必須以一種新的方式來觀察和體驗自我;我一直在尋找足以導致疾病意外消失的重大改變,猜想它可能是飲食、日常習慣、社會關係或自己的信仰,但是現在,我懷疑最重大最關鍵的改變可能是自我認同。

開始的時候,由於每個人似乎都有自己獨特的自我認同,我忽略了他們之間的這一共同點。現在,相似之處終於開始浮出水面。每個人都提到了自我發現、自我重新評估的過程,這些過程或多或少為其他治癒通路做好了鋪墊。這裡的“其他治癒通路”指的是我所聚焦的因素——調理身體、改變與壓力的關係、培養愛與情感聯結,等等。或許,就像藝術家會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描繪同樣的風景,絕症倖存者們在用各不相同的語言描述同一件事。我曾經錯過了這個就在我眼前的東西,但現在,我終於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了——難以理解與描述的、非常個體化的轉變過程。它是一種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方式,它讓一切改變——飲食、壓力、愛與聯結——成為可能。